“上海师范大学-五个新城”基础教育“领雁计划”研修班到浦东临港附属学校开展研修活动

发布者:网站助理员发布时间:2022-12-08浏览次数:366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五个新城”基础教育“领雁计划”研修班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临港中学、临港小学举办。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郭长江、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社会发展处副处长方娟以及“领雁计划”研修班学员一行52人先后来到两所学校参与活动。

“领雁计划”研修班由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整合上师大所有基础教育力量,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促互鉴、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向实践、向一线教育家学习,用理论武装、提炼教育主张,推动附属学校更好的发展。同时,为上海五个新城的“发力”和能级提升提供教育资源需求,积极发挥师范院校教育学科优势力量。“领雁计划”研修班于2021年10月15日正式开班。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


在附属浦东临港小学,研修班一行首先步入风雨走廊、教学楼、办公室进行实地察看,并详细了解到,学校一直秉承“做心中有光的人”的办学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本,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学校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着力于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社会需要,培养每个学生具备“好奇、关爱、快乐、坚韧、机智”的特质。学校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坚持优师兴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学员们纷纷称赞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底蕴的有机融合,赞赏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上午第三节课,研修班成员分为两组,观摩了二(1)班刘一婵老师的《角与直角》和一(4)班鲍莉莎老师的1AM4U1 On the farm 第一课时 Animals on the farm两节展示课。课后,刘老师和鲍老师分别进行说课。研修班成员与老师们就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课堂教学后的反思等方面进行分享和交流。


刘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策略选择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她指出本节课的学习为日后的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量角、画角等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角”的原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于什么是数学意义上的角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在本节课中刘老师从生活中的“角”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通过观察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科中“角”的概念;随后由学生自主探究,认识“直角”;最后再和学生一起动手实践,学会用三角尺或身边的“直角”工具来找生活中的“直角”并验证“直角”,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刘老师还指出要用爱去感化学生,当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他们就会有所进步。

鲍老师1AM4U1 On the farm这一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chick, cow, duck, pig这四个核心单词、分辨动物叫声,和What’s this? What’s that?这两句核心句型。她从整合教材,分散教学重难点;关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落实“五项管理”,设置分层作业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做了阐释。  


嘉定区同济黄渡小学校长许艳指出,刘老师的授课中,充分体现出了数学新课标素养:从生活中的“角”引入数学意义的“角”,最后再回归于生活,体现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学生观察、讨论以及辨析“直角”,建立“直角”概念体现了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从引导学生验证“直角”,指出点点重合、边边重合,体现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在课堂上,刘老师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体现了课堂的活力与现代感。许校长最后建议刘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点明“角”与“直角”的特殊关系。

嘉定区新成路小学副校长姚海萍表示教师的课堂氛围十分亲切,真正做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前后呼应,充实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充分利用相关技术及时反馈和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与学生呼应。教师规范的言语表达和示范也为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模仿作用,是一节精彩的课堂。

松江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宋美霞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对课堂进行了点评。首先,教师对于学生积极、及时、具体的反馈,给予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能够刺激学生大脑的强烈反应,给了学生努力的方向。其次,教师通过对于道具的不断重复使用,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意义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做到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最后建议每一位教师还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帮助每一个孩子融入课堂活动与交流。

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副校长李爱明也做出了对于课堂的评价与建议。他指出,每个老师的课堂都要从“新”、“趣”、“情”、“思”四个字出发。刘老师的课堂从生活中的角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找到了学生的支撑杠杆,能够让学生上到一节开心的数学课,体现了“情”。同时他表示刘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活动设计,通过场景式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思”。李校长最后指出,学生是一张白纸,需要通过老师的不断描绘,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对学校此次活动安排表示感谢以及对于学校的发展表示了期盼。


交流研讨中,研修班的成员不仅对观摩课给予肯定,更对学校的发展表示赞赏。虽然附属浦东临港小学是一所新校园、新校长、新师生的“三新”学校,但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将校园环境、教育教学与文化底蕴有机融合,通过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程育人水平增强、社会优质资源内化,逐步积累并丰富了学校的人文底蕴。

嘉定区同济黄渡小学校长许艳、嘉定区新成路小学副校长姚海萍都特别提到了学校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的成效。学校将行规教育渗透在校园文化中,从风雨走廊上边“做心中有光的人”到“爱心shu屋”,再到行规彩虹礼仪榜飘扬的云朵,处处彰显了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培养行为习惯养成上的用心和尽心。在参观校园中,所有研修班成员也真切感受到了学校内每一位学生的热情和展现的良好礼仪,可见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真正的把要成为点亮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副校长李爱明在交流中指出,虽然附属浦东临港小学是一所“三新”学校,但更有“三气”。一是有朝气,学校的教师团队虽然年轻,但在学校的大力培养下,年轻老师成长迅速,且富有朝气、奋发上进。二是有底气,学校有上师大基教处、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进才实验小学的大力支持,向学校输送大量的社会优质资源和专家资源,为学校的正向发展奠定了基石。三是有心气,作为一所学校身处临港新片区的新学校,虽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够便利、课外资源引入困难等问题,但是学校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具有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心气和勇气,多途径、多方向地开发各级各类资源,让学生享受到了丰富的特色课程,用美好装点了孩子们的七彩童年。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附属中学

在附属浦东临港中学,赵玉梅校长、家长代表及学校教师陪同学员们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共设三项主题:第一项“课例展示—精准指导”;第二项“专家讲座—赋能发展”;第三项“参观交流—校园同行”。

课例展示—精准指导

会议伊始,由赵玉梅校长致辞。赵校长首先对专家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参与此次活动的家长志愿者们和老师们表示感谢。

赵校长首先就学校“聚焦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的系列活动做了简要介绍,并围绕如何为年轻教师提供成长平台、如何引进校外学科专家与年轻教师结对、校长随机推门听课等一系列改进教学的重要举措作了重点汇报。随后,赵校长表示众多学科专家老师和领导的入校指导是个难得的机会,一定会对附属浦东临港中学高效课堂的打造、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语文学科课例展示


王权老师在七(3)班执教《走近古诗——欣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课。在课程的开始,利用“深山藏古寺”的故事引出古诗虚实结合这一表现手法,接着通过课内古诗作为范例,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概念,循序渐进地把 “虚”的内容分类传授给学生。随后,王老师由课内古诗延伸到课外的古诗,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对古诗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加深理解,学会初步赏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后,王老师通过对古诗的分析方法讲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赏析古诗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实现课堂学有所获。

上海市奉贤区星火学校校长余毅就王老师本节课作点评指导。余校长指出王老师的教学内容具有“前瞻之识、挑战之势、和谐之气”。眼光放得长远,选择的教学内容非常利于学生未来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并且面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和不足,敢于尝试,把虚和实这两个较深刻的概念,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放进初一学段的课堂教学中,是个挑战。余校长认为这堂课既深化了初中语文学习,又提升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此外,余校长也对这堂语文课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数学学科课例展示

吴鑫林老师在六(2)班执教《比的意义》一课。作为第三章的起始课,本课的学习对于第三章的学习乃至后面八、九年级的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节概念课,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归纳、分析、观察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吴老师设置相关情境,由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过程、启发提问、知识分层等教学环节设置得非常合理。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校长包蓓姹就吴老师本节课作点评指导。包校长指出吴老师的课做到了3个注重:1. 注重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的作业布置也回归生活,形成首尾呼应;2. 注重学生主体,预习阶段,老师在黑板上写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带着思考看书;3.注重知识的层层递进,能做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最后,包校长也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改进建议,如课堂中的讨论环节可以让内容更具体、目标更明确,作业布置应将要求更加细化,体现数学性特点。

英语学科课例展示

王书琴老师执教六(3)班Module2 Unit7 Rules round us的Writing部分。本课属于整个单元的第四课时,以输出为主。课中以观看视频,识别标识牌的活动开场,让学生用don't, mustn’t 句型互相转化,复习原有知识,并过渡到今天的主题。接着,学生进行了看图匹配,改写班规,小组合作共同制定班规,并为班规制定标识牌。学生小组讨论成果丰富多彩,在最后的标识牌制作中,更是大展身手,绘制的标识牌美观精致,有辨识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中学校长胡俊杰就王老师的课作点评指导。胡校长表示,本节课流畅紧凑,互动充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创设了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实践中内化语言学习,形式新颖,效果良好。同时,胡校长也提出了改进建议,他认为这堂课可以将新课标下的思维品质这一条核心素养更充分渗透进去,例如,让学生针对“Why do we need rules?”这个问题进行更多思辨,并听取学生表达意见,发现学生错误应及时针对性的评价和更正。

美术学科课例展示


徐文文老师执教六(1)班《多彩的敦煌艺术》一课。在本节课之前,徐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点线面的构成装饰画,帮助学生建立欣赏线条装饰美的能力。本节课中学生亲手实践创作水拓画,体验新材料的同时,加深了对现代艺术抽象美的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很多情况下缺少自主探索的意识,依赖教师提供的答案,以被动的心态进入课堂。因此教师逐渐尝试在课前提供资料学习单的形式,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美术重点,引导学生改变固有学习观念,学会思考,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9何潇副教授精准指导

上海师范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主任何潇副教授就徐老师的课作点评指导。何教授指出,徐老师本节课属于“任务驱动式”课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实践能力,充分做到“在做中学”;此外,利用学习资料单的形式,让学生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但美中不足的是,评价阶段时间没有控制好,学生缺少充足的时间表达自己的作品想法。最后何教授表示,学生有着超乎想象的创意和胆量,学生的作品时常让人惊喜和称赞。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

专家讲座—赋能发展

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郭长江为“领雁计划”研修班全体学员和学校全体教师及家长代表们开设了一节主题为“基础教育集团工作思考”的讲座。郭处长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基础教育集团的内涵与结构,并详细阐释了“集团校”和“基础教育处”的功能机制。随后郭处长同专家老师们分享了上师基教工作进展和基础教育集团在沪学校分布情况。

谈及基础教育处与集团学校的关系,郭处长提出“三个共同”:共同维护“上海师范大学”品牌、共同打造“现代大学附校”、共同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一直以来,基础教育处始终注重从“需求导向、专业引领、全校协力、资源共享”为教育集团提供切实的引领和帮助,与集团学校深入建立纽带联系,帮助集团学校更好地传承大学基因,再结合课堂诊断、特色打造、教师发展培训、个性化服务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形成基础教育处与集团学校合力,使集团学校在基础教育处的职能发挥下稳步前进,快速成长。

最后郭处长希望“领雁班”的全体学员以及学校的全体教师,都能共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试验田”,共担基础教育的责任,做深耕基础教育的同行人!

参观交流—校园同行

专家一行参观了学校图书馆、校园文化长廊、德育大厅等场所,对学校育人模式、办学特色以及建校以来的工作成效表示高度认可,同时对学校课程创设、区域功能最大化改造等方面提了很多启迪性建议。



活动最后,上师大“领雁计划”研修班全体学员在校园里进行了合影留念。

本次研修交流活动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有理念的交流,有思维的碰撞。我们相信,这样系统全面的工作指导,必将给附属学校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开创附属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办学中体现价值,在敬业中创造卓越,在共建中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