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重大实验项目简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0-10浏览次数:2064


上海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重大实验项目简介
 
项目一
项目名称:1.学生学业心智模式测评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基于课堂教学观察的教师专业发展测评系统与校本教师专业培养模式
 
项目主持者: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沛教授课题组
(王 沛   上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导
刘  伟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
刘俊升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
贺  雯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等等)
 
项目合作校:上海市实验学校
 
项目简介:
本项目由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持,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沛教授课题组与上海市实验学校合作完成,目的是开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动态监测系统,并探寻新的教学活动模式,将“因材施教”与“教学相长”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最终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具体而言,课题组将根据心理学、管理学以及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理念,采用关键事件访谈、课堂观察、内容分析、胜任模型建构、问卷测量、教育实验等多元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学生学业心智模式测评系统和教师专业发展测评系统,考察影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寻找有效的学生素质提升模式与校本教师专业培养模式,进而使学生潜能最大化的得到发展、自我学习意识得到极大的提升,更具社会竞争力;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逐步完善,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项目已于2008年9月初正式启动,初步计划三年完成。
 
项目二
 
项目名称:“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主题教研活动
 
项目主持者: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课题组
王荣生   上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导
吴忠豪   上师大教育学院教授、硕导
郑  炼   上师大数理学院副教授、硕导
王斌华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导
于  龙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
荣维东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副教授
曹建召  上海师大博士后
郑飞艺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生、高级教师
 
陆  平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生、高级教师
陈元辉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生、副教授
朱建军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生、特级教师
胡俊杰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副教授
焦裕建   上海师大数理信息学院博士、副教授
袁  红   上师大教育学院讲师
姜  辉   上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等等。共19位专家)
 
项目合作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小、上师大附属外国语小学、上师大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上海师大附属康城实验学校、上海市浦东新区罗山中学、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东陆学校、上海市闵行区古美学校、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共10所学校)
 
项目简介:
本项目由上海师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持,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任首席专家,由上海师大和华东师大的博导、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与特级教师等近20位专家共同组成项目导师团,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浦东新区罗山中学等10所中小学校开展合作研究,地跨徐汇、闵行、松江、卢湾、虹口、浦东新区6个区,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
由于新课程一直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完整。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然而,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地存在以下两种现象:●教师“教”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而学生“学”的活动十分单调、呆板。学生的“学”,主要是听老师讲、看多媒体放、回答老师的问题;所谓“小组讨论”(一般是1-3分钟)基本上是一两个同学对另一两个同学按老师的要求说几句话。●教师“教”的活动比较完整、比较有结构,而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几乎没有结构。这位同学的发言和那位同学的发言,没有横向的关联;这次“小组讨论”(1-3分钟)与下次“小组讨论”(过一会的1-3分钟),很少纵向的关联。这两种现象表达了中小学老师事实上所奉行的教学理念,也反映出我们现行“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有着严重的冲突。对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无视和无能,很大程度上将使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归于虚浮而无效。
所以,“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主题教研活动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内含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使新课程理念的现实化,有了一个抓手、一个坚实的落脚处。这就需要改变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行为,从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到教案的样式,从课堂观察的侧重面,到课例研究的方法,从好课的观念,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这种改变,将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将遭遇到种种的困难。而正是在困难和磨练中,将揭示出课堂教学中种种复杂的现象,揭示出本土的教学文化中的种种细秘之处,揭示出教师课程与教学理念转变、形成的真实过程,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解释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本土的理论。这不仅是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研究的方向,也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基础教育课改的方向。
 
本项目预计突破的难点及关键问题:
†教学设计的关注点转移(“学”的活动构成教学设计的主体)
†具体的学科和课文“学”的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组织
 
†教案样式的改变,如教学目标(教学结果)的描述方式
†教师备课关注点的转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
†教师“教”的活动的改变(注重随机性、生成性),组织“学”的活动相应的教学技术(沟通的能力、课堂交流的组织)
†课堂观察的侧重面转移(观察学生的学情)及观察技术的形成
†课例叙写方式的探索
†课例研究的方法的发展
此次主题教研活动在实践探索方面,课题专家组成员亲临实践第一线,将同各参与学校分别从备课、教学、评课等不同环节切入,侧重在课堂教学某一环节、某一侧面的深入探讨,基本思路是分别开展,关联研讨,相互促进。并在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建立实践探索的交流平台,合力形成“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探索系列。
在理论研究上,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深度描写等质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分小组全程介入实践探索,并对所介入的侧重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课题组组织不同层面的研讨会和报告会,在相关的专业杂志努力建立理论研究的交流平台,合力形成“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系列。
探索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种种办法,目的在于揭示从现行“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结构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转变过程中的种种复杂现象,努力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种种所遭遇的困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凸现具有实践品格的“课程与教学论”之理论价值,这本身就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本土化建设。本项目研究是个长期的极富生命力的课题,目前先初步合作试验两年,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进展,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将逐步扩大范围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