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嘉定桂香浮动,琴韵里藏着家国情怀!10月17日下午,上海保利剧院内座无虚席——1200余名上海师范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的师生,共同赴约这场名为“美育之光·国韵流芳”的民族音乐专场。

本次活动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音乐学院承办,并得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铭记历史、砥砺初心的艺术献礼,更是我校服务上海“五大新城”建设,将优质美育资源辐射至基础教育一线的生动实践。


School
Sports

美育浸润,实践育人:一场跨越讲台与舞台的盛会
“美育大课堂”是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它打破课堂边界,将优质艺术资源转化为生动、直观的美育实践,引导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激发爱国情怀、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此次音乐会成功搭建起一座从高等教育延伸至基础教育的“美育之桥”。舞台上,师生同台献艺,身兼表演者与美育传播者双重身份;舞台下,中小学生沉浸其中,既是观赏者,更是美育的直接受益者。
拉弦与弹拨乐篇:弦歌铮铮 奏响时代强音
演出在气势恢宏的古筝重奏《黄河》中震撼启幕。领奏庞星与玉兰筝团以铿锵指法,铺开巨浪奔涌的壮阔图景;钢琴协奏王亦杭则以奔腾不息的琴音,奏出黄河的怒吼与民族的呐喊。二者交织共鸣,瞬间将观众拉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奠定了全场高亢深沉的爱国基调。

激昂的二胡齐奏《战马奔腾》生动模拟出战马嘶鸣与万马奔腾的壮阔场景。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吴旭东领衔学生们,以精湛技艺和饱满激情,将内蒙古骑兵训练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在二胡协奏曲《楚颂》中,硕士研究生万梓卿与民族管弦乐队展开了一场深情对话。乐曲以楚汉相争为背景,旋律刚柔并济:既有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也有霸王别姬的柔情百转,最终升华为对中华民族血脉中英勇精神与执着气节的礼赞。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巧妙融汇古典神韵与现代技法。在指挥姚申申执棒的上师大民族管弦乐团烘托下,独奏者康沈延指法流转,琵琶音色时而如云间絮语般温柔,时而似花下雀跃般灵动,勾勒出盛唐气象的唯美意境。


声乐与合奏篇:管弦和鸣 唱咏家国情怀
声乐篇章同样醇美动人,为这场听觉盛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青年教师李敏的女声独唱《一杯美酒》以欢快节奏和悠扬旋律,展现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热情奔放。歌声甜美真挚,仿佛将天山脚下的阳光与芬芳带到现场。
青年教师牛启梦演绎女声独唱《天路》,她那恢宏而温暖的声线,不仅是对青藏铁路的深情讴歌,更是对家国昌盛、人民幸福的真挚祈愿,尽显一颗赤子之心。
音乐会在民族管弦乐《龙跃东方》中步入高潮。该曲由青年教师荣辰初领奏,以雷霆万钧的打击乐拉开序幕,节奏纷繁,音色绚烂,绘出一幅龙腾东方的磅礴画卷。中段巧妙融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经典旋律,宛如江南之花在新时代粲然绽放,为激昂的乐章注入一缕温婉馨香。
终曲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紧随其后,乐团以明快的节奏、铿锵的锣鼓,将喜庆祥和的氛围推至顶点。聂耳的这首不朽经典,以其昂扬的旋律与层层递进的激情,传递出坚定的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整场音乐会画上了一个圆满而热烈的终止符。




余音绕梁 美路悠长:一次连接心灵与未来的播种
当最后一曲的余音在空中渐渐消散,现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早已超越了礼节性的致意,升华为心灵与文化的深度共鸣。音乐会中特别设置的民族器乐微课环节,以音律为载体,呈现了一堂生动鲜活的美育实践课。主持人生动透彻的讲解,配合演奏家信手拈来的即兴演示,瞬间点燃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成为整场演出中令人难忘的亮点。二胡的苍凉、笛子的清越、琵琶的婉转……千年乐器背后的文化故事与艺术精髓在舞台上徐徐展开。这套以民族音色精心编织的“立体教材”,不仅展现了中华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更彰显了上海师范大学在美育传承、师资培养与青少年文化自信塑造上的深远追求与使命担当。
“这次‘美育大课堂’活动,也是对我们日常美育课程的有益补充。”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副校长沈灏介绍,学校平时也会最大化利用集团资源,通过艺术节、课本剧展示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展现艺术才华、提升审美素养。
美育之光在此刻闪耀,照亮心灵前路;国韵流芳于此处传承,连接民族未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以演促教、以演促学”的生动实践,为附属学校师生带来一场触及灵魂的美的盛宴。这不仅是艺术教育的扎实足迹,更是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温润基石。这条美育之路,必将因坚守而愈行愈宽广,因热爱而愈行愈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