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党绪名师工作室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开展教学教研交流活动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21浏览次数:10

20251013日至14日,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余党绪名师工作室一行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教学教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化沪琼两地教育合作,推动语文教学理念的深度对话与实践的创新融合。


两地同心,共话教育

   1013日上午,活动开幕式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顺利举行,由崔悦老师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吴冬仔校长在开幕致辞中,对余党绪名师工作室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积极借鉴上海师范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与学术资源,持续推动师生共同成长与学校内涵发展。吴校长强调,本次交流聚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助于拓宽教育视野、激发教学思考,进一步搭建起沪琼两地教育交流的坚实桥梁。

     余党绪老师在随后的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多年的教学感悟,表示在教学交流中,“要交流的东西永远多于要传授的经验”。并以自己多年来深耕的“思辨读写”教学实践为例,强调教育理念的推广与落地需不断探索。他指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任务艰巨,既要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精髓,也需直面新挑战。他提到上海在语文测评与新高考研究方面的先行经验,希望参与教师能够从中获益,共同推进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


展示交流,以课促研

     1013日上午的展示课环节,四位教师分别呈现了高质量的思辨教学课例。

     吴悦老师执教课题为:《<周亚夫军细柳>》思辨性阅读》。吴老师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四个学习活动,课堂从“人物梳理,厘清关系网络”入手,进而聚焦“写法探究,品析烘托对比”,在“体悟天子之变”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主旨,并在最后的“思辨迁移”环节进一步探究“真将军”的荣光与困境。课堂还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增强了对历史情境的代入感,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实现了思维进阶。

     忻微宏老师执教课题为:《在现实中思考,让议论更有说服力——“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写作指导》。忻老师提出,学生写作需先找到现实问题,让议论文的观点有“根基”;再针对读者诉求展开论述,让支撑观点的理由有“共鸣”;同时还要考虑读者身份,让文章的表达有“温度”,为初学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课堂通过清晰的逻辑拆解,将抽象的写作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避开议论文 “泛泛而谈” 的误区,也为一线教师开展议论文教学提供了清晰指引。

     徐新新老师执教课题为:《<玩偶之家>思辨性阅读》。徐老师以“娜拉为什么坚持‘出走’”这一主问题贯穿整节课堂,通过分析海尔茂对娜拉称呼的多次变化等文本细节,引导学生把握核心矛盾冲突。课堂重点探讨了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并结合易卜生的创作观、鲁迅《娜拉走后怎样》的经典论述,引导学生进行跨时空的思辨对话,深刻理解了女性觉醒的时代意义与局限性。

       余党绪老师执教课题为:《隐喻类作文的思辨性写作》。余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流行语和寓言故事等切入,引导学生剖析隐喻性表达的深层内涵,通过层层追问,激发学生阐释观点背后的理由,从而提炼出隐喻分析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理论框架迁移应用于高考真题中的隐喻类材料,实现从理解到运用的能力转化。整堂课思辨氛围浓厚,余老师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的同时,也巧妙融入了对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深入引导,展现了思辨写作教学的思想深度与育人温度,尽显名师风范。

     展示课后,全体教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评课研讨,就教学设计、学生反馈与思维生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张婷老师重点关注了学生的课堂生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析了思辨问题设计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张盛澜老师充分肯定了四节课所展现的思辨深度与教学逻辑,实现了“从文本中来,到思辨中去”。刘兴舜老师认为四位教师均展现出对思辨读写理念的精准把握与扎实落地,课堂中“问题链”的设计环环相扣,有效搭建了学生思维攀升的阶梯。余党绪老师总结强调,思辨阅读是扎根文本、立足理性、指向复杂现实的阅读,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质疑“理所当然”,追问“背后逻辑”,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思考过程,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专题论坛,深度研讨

     1013日下午,开展专题论坛研讨活动,聚焦语文教育的前沿探索与深度实践,设置三大板块,分别围绕“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思辨性教学的路径与策略”与“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应对与备考指导”展开。两地教师共享教学智慧,共探改革方向,集中展现了当前语文教学在理念更新、策略优化与评价转型等方面的丰硕成果与深入思考。


     论坛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驯服偶然:思辨读写漂流记》 吴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

     吴老师分享了自己《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从表面故事深入到思维的深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运用文本考古、证据寻找、辩论和写作等方式,旨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强调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成长和独立思考,让学习成为心灵之旅。

   《从期待到落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困境与未来路径 》 钟辰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

     钟老师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如学生学业负担重、缺乏阅读兴趣和耐心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碎片化整合阅读,二是实施分层次支持。他呼吁同行们共同探讨,以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经典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培养其精神养分。

   《以“母题式阅读”践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差序格局>教学设计为例》 张盛澜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老师分享了《乡土中国》的教学实践,以“母题式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旨在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在理解经典的同时,明晰自身文化根源与未来方向,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以个人的教学经历说开去》 康禹奇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

     康老师聚焦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平衡教材内容讲解与额外阅读材料的推广,提出了利用多媒体资源、小组讨论和个性化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需求。


     论坛二:思辨性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思辨性教学的路径与策略——从<玩偶之家>说起》 徐新新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徐老师聚焦思辨性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展示课例《玩偶之家》,提炼了设计主问题、抓取矛盾冲突、以及融合历史与当下情境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路径,如深入分析挪拉出走的动机,将学生疑问转化为课堂生长点,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会思考的公民。

   《以“观点-辨析-评判-反思”为路径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 张敏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

     张老师提炼了“观点-辨析-评判-反思”的实践路径,在课堂上达成对观点的共识,对于抽象概念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提问,更加清晰和明确。结合《哦,香雪》《声声慢》等教学片段,指出需通过有效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强调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增强问题意识、永不停歇的追求更高层次的合理性。

   《必修上第一单元写作任务——思辨性教学的路径与策略探究》 马卉嘉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

     马老师关注到高一学生从记叙文向议论文过渡的教学需求,聚焦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扎记、推荐语写作和青春诗歌创作,鼓励自评与互评,展示优秀作品,促进从具象操作到抽象能力的迁移,逐步培养学生的深度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辩论为径,点亮语文教学的深度思维》 谢婷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

     谢老师展示了自己开展辩论活动来提升学生语言建构、思维深度及质疑反思能力的生动实践,并分享自己的具体经验:策划辩论赛时,选题需贴合学生实际,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给予充足准备时间,控制辩论节奏,确保学生能结合自身经历和学习内容,有话可讲,提升辩论效果。


     论坛三: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应对与备考指导

   《新高考背景下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构思题”为例》 忻微宏 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分校

忻老师指出,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应考需侧重于能力素养的提升,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层次的评估,要求从单一事实分析到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分析。“构思题”题型需学生换位思考,提升整体理解与评价能力。

     《做题·求真·精细——新高考背景下高三一轮复习计划与策略》 曾前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

     曾老师分享了高三语文组一轮复习计划,在备考过程中,团队遇到了教材梳理与专题突破难以平衡、对新题型解决策略不明确等问题,进而采取研读课标、拆解真题、制定复习框架等措施,提出“深耕精细”的原则,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升能力。

     《高三复习:“把握古代散文的情感与理趣”》 毛楚楚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

     毛老师指出,高三备考中,古代散文专题复习强调以课标和教材为基础,设计涵盖经验积累、建构、应用迁移三个阶段的复习方案,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应注重深入理解古代散文的文体样式、语言表达、思想内涵、文化观念及其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文言文复习教学策略探索》 陈婷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

      陈老师提出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学生在理解、应试和阅读方面存在问题,如基础知识薄弱、知识框架构建不力及文本深层理解不足。针对此,年级语文组确立三大目标:巩固基础知识、平衡语言与文学学习、增强情感与观点分析能力,强调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解题能力及利用课外文本精读。

   《高三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思考》 郭俊玲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

     郭老师基于高考从“考查知识”到“评价素养”的转变,在评价方面提出两条实践路径:一是共建评价量表,促进学习过程可视化;二是强化阶段性测评,实现教学评闭环。其中,评价量表为测评提供分析框架,测评结果为量表优化提供依据,构成教学评的完整闭环。

     最后,两位专家对对论坛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结合自身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针对学生“不想读”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系统化的应对策略。他指出,教师应率先垂范,自己先读、深读;同时争取学校支持,通过设置固定的阅读课时,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阅读环境。此外,余老师强调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呼吁,而应在备课组层面实现“深耕细作”,通过精心的课程教学设计,为学生搭建从目标到实施的可操作路径,真正将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

 海南师范大学张所帅教授指出,本次分享与交流能深化对语文学科内容、教学理念及高考评价体系的理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方法创新。同时,张教授强调师生互动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需要形成内容、理念、评价闭环的体系。同时强调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通过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成为终身学习者。



专家讲座,赋能引领

     三场重磅专家讲座在1014日集中开讲。活动由琼海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语文教研员谢先丽老师主持,特别邀请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董明实老师、海南师范大学张所帅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余党绪老师分别带来三场聚焦语文教学核心议题的专题讲座,为基地学员及琼海中学老师拆解教学关键问题。

     首先,董明实老师以《立足语文能力培养,提升海南高考质量》为主题,介绍了海南省高考情况,提出高考复习不能“开坦克式”的平均轰炸,教师要对考题进行二次筛选,提升复习的效率。董老师从试题的各模块入手,介绍了具体的备考方法,强调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查字典等方式参与到语言运用的活动中,在实践中收获学科素养。董老师特别提醒一线教师,高考考试难度近年有所提升,但考试内容始终没有变,即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不要寄希望猜题押宝,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能力培养上,研究试题要将重点放在衡量解题所需要的思维方式是否与课上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致。讲座内容聚焦教学痛点,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落地的备考策略。

      接着,海南师范大学张所帅教授围绕“师道传承,匠心育人”“名家荟萃,各领风骚”“博采众长,玉汝于成”等核心部分展开分享,为老师们系统梳理名师与高徒间的传承脉络。张教授提出,教师成长需遵循“守正创新”的理念,既要回溯优秀教育传统以找准创新起点,又要主动汲取外界养分。张教授为在场教师推荐了助力专业成长的阅读书目,重点解读了当代名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张教授鼓励老师们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与自己观念、风格相契合的名师作为学习榜样,通过深入研究其教育方法、模仿其教学智慧,逐步形成个人教学特色,努力成为教育界未来的中坚力量与新一代名师。

     随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以《思辨性阅读的三个“念”头》为主题开讲,围绕“文本的观念”“理性的信念”“求证的执念”三个核心“念”头,深入解读思辨性阅读的本质与方法。余老师主张,思辨阅读必须以文本为根基,明确“作者说了不算、读者说了不算,文本说了才算”的核心原则;阅读过程中不能依赖直觉判断,而应秉持理性精神,尊重事实、知识与逻辑;同时,还需具备求证的执念,通过主动查阅资料、追溯源头来获取事实真相。此外,余老师还分享了自己“思辨读写”教学探索的四个阶段,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着重强调长时段阅读、大文本阅读与开放性教学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为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了清晰参考。

     最后,谢先丽老师对为期两天的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余党绪名师工作室教学教研交流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两堂思辨性阅读公开课,让老师们了解了文本深度解读、多元解读的方法;两堂作文指导课为议论文教学提供了切实的方法,指明了高考作文思辨深化的方向;三场论坛分别从整本书教学实践、思辨性教学路径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应对与备考指导三个维度展开,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温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三场专家讲座助力教师拓展理论素养与专业视野,把握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

     谢先丽老师认为,此次活动加强了上师大教育集团与海南地区基础教育界的联动,推动了跨区域教研合作与资源共享。最后她代表琼海市教育部门对余党绪老师工作室及各位专家的积极付出表示感谢。



结语

     本次沪琼语文教学教研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了余党绪名师工作室在思辨读写、整本书阅读及新高考研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活动通过深入探讨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效促进了两地教师的理念融合与专业共进,不仅为探索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更架设起沪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桥梁,有力推动了跨区域教研合作与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