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科学教育工作,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前京中学于10月10日举行“智汇前京,创启未来”——附属前京中学科学教育副校长聘任仪式暨“京”创讲坛(第一讲)活动。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李传江教授带领团队,共同为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把舵赋能。
校长致辞:擎画育人新篇
活动伊始,党支部书记、校长夏玉芳致辞。她感谢上海师大和李教授为附属前京中学科学教育领航加持。她指出,设立科学副校长,是附属前京中学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上海师大优质资源的重要举措。她期待这样的携手合作,能为学校在科学课程建设、科创师资培养、学生科创项目指导等方面赋能,进一步丰富学校智能科创实验室的内涵建设;她更期待,每一位前京学子能在这片科学沃土上,拓宽视野、提升素养,成长为有科学精神、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少年!

聘任仪式:汇聚科学力量
在热烈的掌声中,附属前京中学正式聘请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李传江担任校科学教育副校长。

夏校长郑重为李传江教授颁发聘书。一纸聘书,连接的不仅是上海师大与附属前京中学,更是前沿科技与前京学子的“双向奔赴”。

智慧领航:共启科学新程
课堂观摩
附属前京中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孙吴执教了“寻线小车”示范课,李传江教授及其团队出席指导。孙老师围绕小车运动与循迹目标,指导学生实操硬件连接、程序编写,通过头脑风暴解决小车偏离路线等问题。


课程领航
随后,李教授与附属前京中学“京”创科技校本课程团队的9位教师开展交流研讨活动。9位教师依次介绍了所开设的校本课程:生物学科教师聚焦“智能生态农场”,规划“基础-进阶-创新”课程体系,探索将物联网技术融入智慧农业的教学新模式;信息科技学科开展创意编程教学,整合电路连接、智能小车等模块,带领学生参与科创竞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化学和物理学科通过实验操作、趣味探究等课程激发学生科学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李教授针对每门课程的困难问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各学科教师要立足学校当前资源加强协作,深化跨学科融合,主动汲取前沿知识,进一步挖掘课程育人价值,为学校科学教育提质提供方向。

“京”创讲坛
作为“京”创讲坛首讲嘉宾,李教授及其团队把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带进了中学课堂,为师生们带来机器人演示以及讲座《走进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神奇世界》。李教授以丰富的现实案例让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其核心技术,介绍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的兴趣。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与智能机器人互动,针对李教授提出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子感言:点燃科学星火
01
六6班 张宣雯
目睹当今社会在机器人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的突破,它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科技强国”的种子,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这一代学生,不应只做时代进步的见证者,更要做未来的创造者。唯有此刻夯实知识根基,练就创新本领,方能用所学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筑基添瓦。
02
六2班 蒋彻
李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具象人工智能有了深刻认知。他没有陷入复杂晦涩的技术术语堆砌,而是以 “让人工智能‘看见’并‘理解’真实世界” 为核心,用通俗且富有逻辑的语言,层层拆解这项技术的本质。他还结合生活与生产场景,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的实用价值。当听到这些中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成果时,一股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也能成为一名人工智能科学家,用所学知识钻研技术、突破创新,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七1班 彭滢周
这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科技视野,更让我深刻意识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新生代的接力。作为学生,我们应当以更主动的态度钻研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未来才能真正投身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探索,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4
七3班 陈天豪
李教授详细阐释了具身机器人的定义、应用场景等专业内容,讲解生动形象、案例丰富,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极为深刻的认知。这次经历让我深受启发,我决心要加倍努力学习,未来投身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为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5
七5班 潘晨曦
当老师展示机器人在家做家务、工厂精准作业,甚至做一些高难度动作画面时,我完全被吸引住了——原来机器人不只是会说话的玩具,还能成为守护人类、解决难题的好帮手。最让我心动的是,这些机器人的诞生需要创意、编程和工程知识的结合。我突然明确了方向:今后要好好学数学和科学,多动手尝试小发明,争取将来也能设计出服务社会的具身机器人,让科技为生活带来更多温暖与便利。
此次活动为附属前京中学打通了接触高校前沿科研成果的实践通道。未来,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1+H+N”科学副校长项目将进一步推动附属学校科学教育做 “加法”—— 深化 “京” 创科技校本课程的跨学科融合,丰富科创实验室内涵,强化科创师资培养与学生项目指导。期盼更多附属前京中学学子投身科创实践,在动手探究中感受科技魅力,在科学研究领域绽放 “京” 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