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基教集团童话教研共同体研修工作坊与松江区教育学院研训部联合教研活动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01浏览次数:10

925日,为深入探讨童话教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创新,推动教学重心从阅读理解向创意表达的有效延伸,由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童话教研共同体与松江区教育学院研训部以及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承办的“从童话阅读到童话创编”专题教研活动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是童话教研共同体的第十次研修活动,同时也是松江区教育学院的区级教研活动,活动汇聚了高校理论研究专家、区域教研员与一线教学骨干,由松江区教育学院研训员王超群老师主持,通过高校研究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深度对话,共同探索童话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路径。活动开放了线下观摩与线上直播两种参与方式,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师生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基教集团童话教研共同体成员校教师代表、上海市松江区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等均到场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松江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秦欢珍为研讨会致开幕辞。秦院长从教育哲学与儿童发展的视角,深刻阐述了童话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价值。童话教学不应止步于语言技能训练,更应承担起文化浸润与人格奠基的深层育人使命。秦院长对本次高校与区域协同的教研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为实现童话教育的这一崇高目标提供了宝贵的平台。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田雨鑫老师执教《一块奶酪》。田老师的教学聚焦于文本深度解读,通过精巧设计的朗读指导、角色揣摩与情节分析,引导学生不仅理解故事内容,更初步洞察作者在角色设定与情节推进中的艺术构思,为从“读”到“写”搭建了坚实的认知脚手架。

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朱煜老师展示了《习作:我来编童话》。朱老师的教学体现了鲜明的生成性特征,他以激发学生创意思维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支架、鼓励分享等策略,引导学生将阅读积累转化为创作实践。两节课例前后呼应,完整呈现了从“输入”到“输出”、从“鉴赏”到“创造”的教学闭环,为观课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式。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学斌教授作了题为《童话阅读与创编的要诀》的专题讲座。李教授从儿童文学理论与课程教学论的交叉视角出发,系统剖析了童话的文体特征与美学原则。他提出,有效的童话教学必须坚守其“文学性”本位,同时关注“儿童性”接受心理。在阅读层面,应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形象化语言、体验文学思维;在创编层面,则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幻想本能,并辅以必要的叙事逻辑指导。李教授的讲座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关怀,为一线教师厘清了童话教学的核心要素与关键策略。

活动最后,上海师范大学基教处副处长李晓芳作总结讲话。她充分肯定了本次联合教研活动的成果,指出其成功实现了理论引领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李晓芳强调,童话教学是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未来应继续深化“高校-区域-学校”三级联动的教研机制,持续推动童话教学研究的专业化与系统化发展,助力儿童语言能力、审美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协同发展。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为高教学术研究与区域教研实践搭建了合作平台,而且在小学教师职后提升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之间架设了桥梁,并为与会师生提供了直观的教学案例与前沿的理论指导,在对话与反思中深化了对童话教育价值的共识,最终将诸多努力汇聚于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总体目标。

观后感悟

有幸参与上海师范大学基教集团童话教研共同体与松江区教育学院联合开展的“从童话阅读到童话创编”教研活动,如一场童话盛宴,在专业引领与实践探索中,让我对童话教学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感悟。

田雨鑫老师的《一块奶酪》课堂展示,充满了童真与智慧。她以细腻的教学风格,带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在文本解读中引导学生关注角色的言行、心理,挖掘童话背后的道理。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互动,在对情节的揣摩、对角色的分析中,逐步掌握童话阅读的方法,这份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为后续的童话创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朱煜老师的《习作:我来编童话》则是一场创意的狂欢。他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习作教学的深刻理解,将编童话的技巧拆解为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从角色设定到情节构思,从语言风格到主题表达,循循善诱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看着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分享自己的童话创意,我真切感受到,原来习作教学可以如此充满趣味,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创。

李学斌教授《童话阅读与创编的要诀》的讲座更是高屋建瓴,从文学的角度剖析童话的特质,为我们厘清了童话阅读与创编的底层逻辑。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创作与研究经验,分享的诸多理论与案例,让我明白童话不仅是儿童的文学,更是蕴含着深刻教育价值与人文关怀的载体,在阅读与创编中,能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这场活动,是大学与小学教研力量的协同,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它让我看到,在童话教学的路上,有这样一群专业的教育者和研究者,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而不懈努力。“同研共语,同生共长”,这不仅是活动的理念,更是我们在语文教育之路上的追求,相信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我们的童话教学会愈发精彩,学生的语文世界会愈发绚烂。

——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  耿源


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我有幸参与了此次“从童话阅读到童话创编”的教研工作坊,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联合教研活动。从田雨鑫老师的《一块奶酪》、朱煜老师的《习作:我来编童话》到李学斌教授的《童话阅读与创编的要诀》讲座,让我真切体会到“教研共同体”所蕴含的力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煜老师的《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展示课,他生动展现了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轻松走进童话创作的世界,整堂课注重互动与想象,通过观看真实猫咪视频、为画面配音等活动,激发学生赋予角色生命与对话,让童话“活”起来。同时,他强调“童话中可以出现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也降低了创作的畏惧心理。整节课层层递进,贴近儿童心理,不仅教会学生编写童话的方法,更传递出“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是一堂富有启发性和温度的课堂。

大学、区域教育学院与一线附校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为未来教师构建了宝贵的专业成长路径。作为一名即将站上讲台的师范生,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是孤军奋战,而应在集体智慧的滋养中持续反思迭代,真正实现师生与教育实践的同生共长。

——上海师大教育学院2023级本科生 张绚


今天,很荣幸以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前往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参加由上海师范大学基教集团童话教研共同体研修工作坊与松江区教育学院研训部联合主办的教研活动 ——“从童话阅读到童话创编”。

在《一块奶酪》的课堂展示中,田雨鑫老师通过情境演绎的方式带领同学们了解蚂蚁队长和小蚂蚁们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体现了“水的灵动”。在《习作:我来编童话》的课堂展示中,朱煜老师通过“明白一个道理、实现一个愿望、有一段难忘经历”引出“事件”和“人物”这两个童话中的必要元素,进而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完成童话的创造,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体现了“山的沉稳”。最后,李学斌教授的专家讲座围绕童话的阅读与创编,探讨了现当代童话的本质、解读、创编等内容,强调了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强调了童话对于儿童“获取快乐”的重要意义,通过专业的学术视角实现了教研主题的升华。

通过这次教研,我明白了童话阅读与童话创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两节风格鲜明的课堂、一场富有深度的讲座,令我深受触动、受益匪浅。未来,我将认真吸收此次教研的宝贵经验,在学习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相关专业素养。

——上海师大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上海师范大学退役军人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 施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