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嘉定小学“小海狮手风琴社团”斩获“上海之春”双料金奖

发布者:戴逸凡发布时间:2022-07-25浏览次数:372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小海狮手风琴社团”荣获了2022年第四届“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文化展演两项金奖。参赛作品一《关山万里归》喜获“展演团队组”金奖第一名,参赛作品二《明天会更好》更包揽“手风琴+创意短视频网络展播组”金奖和最佳创意奖。这是学校自2021年首获该赛事金奖以来,不懈拼搏后再添的又一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上海疫情防控要求,本届展演首次采用云端形式,取名《上海之春特别呈现——“乐响上海”手风琴线上演出活动》。云端展演不仅没有消减参赛队伍的热情,地区规模更从往届的长三角地区辐射至全国14个省市和自治区,还吸引到不少海外队伍参赛。许多参赛作品紧扣时下抗疫主题,弘扬了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顽强意志和全力以赴的必胜信念。

 作为其中翘楚,《关山万里归》和《明天会更好》均出自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乐融中西”项目的“琴韵声声”系列新作。“乐融中西”项目秉持学校“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贯彻“向美而行”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以音乐为桥梁、以“器乐”为依托、以“情美”为纽带,致力于让学生在跨文化器乐声中自然领略音乐魅力,在团队磨合中提升社会责任。在上述目标的指引下,“琴韵声声”致力于进一步融合西方严密精致逻辑体系与中国婀娜灵动表现张力,在创作风格上呈现中西并蓄的包容精神、西为中用的主体精神、开拓变革的创新精神。这既是对海派文化的优良传承,也是学校育人文化和“乐融中西”项目理念的充分表达。指尖上的旋律是甜蜜蜜的,视听觉艺术的梦幻交汇让“琴韵声声”更具魅力、引人入胜。

 作品《关山万里 归》参演人数64人,汇聚手风琴、二胡、竹笛、小提琴、打击乐五种乐器联袂演奏。学生在多声部作品演奏中能学会“边听边演奏”的高级展示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使作品更富有层次和厚度。“全能”乐器手风琴在作品中始终贯穿主线,掌控旋律和节奏的脉络;小提琴则是手风琴的“最佳伙伴”,担当高音区主奏,加强作品主题旋律的穿透力;伴随着打击乐的轻快节奏,竹笛与二胡在“主题变奏”中担当主奏,衬以小提琴和手风琴的伴奏,很好诠释了“乐融中西”。

 作品选曲先以《长城谣》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让学们了解中国的苦难过往;原创旋律《江南小调》节奏明快,勾勒出新中国的时代美景;而经典电影《护士日记》的插曲《小燕子》是学生向勇敢坚毅的时代守护者的致敬。

 作品《明天会更好》是一首经典公益歌曲,上海师大附属嘉定小学依托“乐融中西”创意创新编排,汇聚手风琴、马林巴、小提琴、大提琴、二胡、古筝、竹笛七种乐器联袂演奏。来自学校七个乐队社团的34名师生化身守“沪”天使,借助琴声同心战疫。通过学习本作品能让孩子们懂得疫情的严峻和都市的清冷无法浇熄斗志和决心,更要不畏艰险、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园。

 音乐节的评审团认为,这一作品在创意和设计上独具匠心,镜头语言丰富,主题意境表达鲜明,画面优美细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从演奏技术、曲目诠释、演绎形式等多方面,较好地体现出“手风琴+”追求音乐艺术与文化传播多元融合、多元发展的无限创意和艺术不断创新的理念与精神。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历来热心艺术传承,学校主张“大手牵小手”,即大艺术家的“大手”牵着小艺术家的“小手”,从而在艺术世界实现交接棒。学校艺术团队在“乐融中西”的创作道路上不畏艰难、勇敢突破,一路前行一路欢歌。

 实力雄厚的手风琴专家团队扎根学校,国际手风琴联盟副主席、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会长李聪教授和上海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从余教授,多次为学校器乐社团学员们进行音乐讲座,陪伴“小海狮们”的艺术成长。资深音乐艺术博士、巴扬手风琴博士吴颖老师每周来校执教手风琴课程,吴老师非常注重孩子们的指法技巧和舞台表情的训练,同时擅长编曲配器,两部金奖作品均由他亲手创编。

 上师嘉小的“小海狮们”能与这些高水平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在其指导下学琴,甚至共同探讨技术与表演、艺术与文化、音乐与生活,分享与传播“乐融中西”的真善美,“小海狮们”真切地体悟到音乐乃是国际化的语言,他们立志要用中西艺术的融合力量传承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起源于1959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上海之春”双料金奖的殊荣,是对上师嘉小“小海狮们”艺术潜能的认可。“乐融中西”项目也将以此为里程碑,再接再厉,更好奠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大美育”格局,助力每个孩子快乐成长、拥抱未来,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天真的童心、烂漫的童趣、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