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由刘兰英研究员领衔的上海师大基教集团小学数学教师研修工作坊第七次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三楼录播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与研究”。特邀嘉宾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企平,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副校长屈红,研修工作坊的全体学员,上海师大附属松江实验学校的小学数学组教师团队、上海师大研究生等近30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工作坊主持人、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副院长刘兰英主持。
屈红副校长致欢迎辞,她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其次对专家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期待专家们的悉心指导,鼓励年轻教师在活动中积极交流、碰撞思维、共同研究。
课堂教学观摩环节,上海师大附属松江实验学校徐子涛老师执教了一年级 “认识100”一课。徐老师以整理学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棒、数积木、拨计数器、填数位表等活动认识“100”,理解计数单位 “一、十、百” 的意义及关系,有效培养了小学生数感。课后说课环节,徐老师结合“数学化”理论研究,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方法运用等多个维度阐述了本课教学设计思路。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日新实验学校王锐老师作“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以‘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研究汇报。她从“数感”内涵、小数数感培养意义、小数数感培养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案例,详尽分享了自身对“数感”研究的感悟和实践探索过程。
在互动研讨环节,与会老师围绕本次研修主题,结合自己的所观所思所感,对观摩课和研究汇报内容进行了互动交流与热烈研讨。大家一致肯定观摩课的课堂常规很好,师生关系和谐,通过数小棒、数积木块、拨计数器等动手操作方式,让一年级小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个百”和“满十进一”的数学本质,在具体形象中体验抽象的“数感”,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模型意识。老师们还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优化教学环节设计、拓展学习任务布置、调整估算难度、搭建教学“脚手架”、设计开放作业等,以加强教学全过程的衔接,提升教学整体效果。
专家点评环节,孔教授首先肯定了本次围绕“数感培养”开展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汇报两种活动形式具有新颖性,接着对研修学员们能将课堂教学实践与数学教学理论相结合进行创新实践和教学评析表示赞赏,然后从数学教学本质、知识结构化、优化改进三个方面分别对观摩课和课题汇报情况进行点评。他强调,数感培养就是“数学化”建立的过程,从具象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小学数学课标的核心素养导向。他肯定了教师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鼓励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将庞杂的知识结构化,创设学生的学习认知冲突,适当“留白”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打通“整数、小数、分数”三者关联,还建议研修学员在实践路径上重点突出一个小课题坚持研究下去,反复打磨形成研修成果。
刘兰英研究员从数感的教学与研究、项目成效与后续推进两个角度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了综合点评。她指出,小学生数感培养要重视估算的价值、联系现实与学生已有经验、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活动参与中增强体验感、抓住数学思维本质并增强学生的数学表达,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反应,基于学生的想法跟进追问与生成教学,以推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化。结合本次现场教学中的多个实例,刘教授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活动设计优化方案,如“小棒或积木块估测”“分小组探究操作活动”“小组间互借小棒”“同桌互换角色操作”“倾听与关注学生错误回答”等多元方式,鼓励研修学员们创新教学实践的胆子再大些,活动设计的问题探究空间再大些,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再活跃些。此外,她还表示非常欣喜地看到本次活动的“研究性”意识很浓,体现在徐老师的说课和王老师的课题汇报中,更体现在各位研修学员结合自身研究课题反观本次课堂教学的评议中,同伴间互相启发思考互促成长的研修成果正在逐渐显现。
本次研修活动中,全体参与者感受颇深,收获满满。通过教学观摩和深入研讨,实现了多元智慧分享与火花碰撞,教师们不仅提升了对抽象“数感”的形象感知感悟,还从工作坊研修活动中真切体会到了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理论有机融入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