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未知科学世界的征程中,上海师范大学松江科创实验学校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充满趣味与挑战的科技之路。学校通过一系列特色科技课程和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在科技教育领域成果斐然。
2024年,上海师范大学松江科创实验学校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成绩耀眼。其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一举斩获“全国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等11个国家级科技类奖项,此外还荣获97个市级科技类奖项和223个区级科技类奖项。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对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与不懈探索。上海师范大学松江科创实验学校校长沈丽华表示,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松江科创实验学校建校初期就规划了一系列科创教育课程、与学生年龄相符的普及课程和社团课程等,力求通过贯通式培养为孩子播下科技启蒙的种子,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学校的科技课程丰富多元,独具特色。在“太空育种”实践课堂上,学生们围绕太空育种箱,认真观察光、水、温度、肥力等因素对太空育种的影响。该课程由学校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开展,学生们借助编程技术,自主调整灌溉、灯光控制等系统,探索适合太空植物生长的最优条件。据悉,下学期学生们还将尝试种植太空南瓜,亲身感受太空环境对植物基因的影响。
VR课程同样精彩纷呈。学生们佩戴VR眼镜,仿佛穿越时空,置身虚拟的青铜时代,观测天体运动,生动演绎日、地、月三者关系。学校基于VR虚拟技术,将极大、极小、危险或不可见的实验场景逼真还原,并融入多学科知识,打造出极具互动性和沉浸感的学习空间。
七年级设计与建模木工课堂上,激光雕刻机成为学生创意的“神笔”。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熟练运用CAD等制图软件,经过力学、数学的精确运算,将脑海中的创意设计精准转化为实物,实现从图纸到作品的精彩跨越。
这些特色课程仅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冰山一角。学校依托上海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团队,以及G60园区丰富的各类资源,秉持“用科技点亮孩子创意梦想”的课程教育理念,精心打造了“摘星”系列科创教育课程方案。编程猫、VEX逻辑机器人、VR绘画等众多科技类社团,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科学乐园”。
为更好地开展综合课程教学,学校规划建设了约2000多平方米的STEAM乐创中心。该中心涵盖实验探索中心、科学实践中心、智能创造中心以及艺术分享中心,旨在通过STEAM综合实践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针对
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了分层普及课程:小学低年级段以乐高搭建激发兴趣;小学中高年级段借助图形化编程和开源硬件培养信息素养;初中阶段则着重计算机编程教学,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除校内优质资源外,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合作。与新桥镇科协携手举办科普实验秀、探秘古代兵器科技系列等活动;借助上海师范大学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大学校园,邀请教授到校开展人工智能讲座;与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开展项目化合作,学生们在大学教师指导下设计搭建星云木结构景观,拓宽了科技视野,提升了实践能力。
上海师范大学松江科创实验学校的科技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不仅让科技知识走出书本,更释放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李亭阅在科技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她设计的“上海科创青少年体验中心”巨型科技模型在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参与的电子徽章设计制作项目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竞标赛中获得全国第四名。
未来,上海师范大学松江科创实验学校将继续深化科技教育改革,充分发挥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技探索空间,助力更多学生在科学的天空中摘星揽月,实现创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