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基教集团小学数学教师研修工作坊举行第五次活动暨松江区小学数学数字化转型攻关项目联合教研活动

发布者:网站助理员发布时间:2025-01-06浏览次数:10

 202512日,上海师大基教集团小学数学教师研修工作坊第五次活动暨松江区小学数学数字化转型攻关项目联合教研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举行。特邀嘉宾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潘小明,上海教育出版社总编助理、副编审、《小学数学教师》杂志执行主编蒋徐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党总支书记黄春霞,上师大基教集团小学数学教师研修工作坊全体学员,松江区小学数学数字化转型攻关项目团队,上海师大附属外国语小学数学组教师及上海师大研究生等4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工作坊主持人、上海师大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副院长刘兰英研究员主持。

课堂教学观摩环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蒋蓓蓓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图形的面积”一课。她让学生在平板上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借助“AI三个助手学件”掌握“割、补、移”基本图形的方法,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徐子涛老师带来一年级“进位加法”的教学片段。他借助实物摆放到小棒操作再到符号表征,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中逐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凑十法”,发展学生初步的运算能力。

黄春霞致欢迎辞,表示非常欢迎各位专家老师莅临学校开展数学研修活动,期盼得到专家们的宝贵建议。同时她指出,学校较早地开始数字化转型教学探索,包括翻转课堂、数字教材应用和三个助手的平台实践,今天展示的教研课正是数字化转型教学探索的成果之一,希望通过本次工作坊联合研修活动,共享经验,共同促进数字化转型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说课和互动交流环节,蒋蓓蓓和徐子涛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讲解了教学设计思路,随后与会老师分组进行深度研讨。在小组汇报与交流中,大家充分肯定了“AI三个助手学件”在快速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和助力“以学论教”中的优势,肯定了两节课在板书设计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有效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和发展核心素养上的成功之处。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进一步精进教学的建设性意见,比如教师应更加注重情境中数据的标识,以增强学生思考和多元方法选择的真实性等。

专家点评环节,潘小明强调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认知特点,创设合适的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建构,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刘兰英对两堂课进行了细致的评析。首先,她结合数学核心素养“转化思想”和“数学化”两个视角进行教学分析,“图形的面积”旨在通过“割、补、移”等方法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而“进位加法”则旨在通过“凑十法”将原来的加法算式转化为“10”加“几”,从而强调“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重要性;肯定了“进位加法”中通过实物到小棒再到数字,逐步实现从形象直观过渡到数学符号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其次,她指出教师在充分发挥AI技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要兼顾综合运用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反馈方法,避免过于依赖单一技术而削弱学生的数学理解。最后,她还特别强调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反馈,加强AI反馈信息中学生错题信息的收集与错因分析,以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教学改进功能。

蒋徐巍做了题为“小学数学教研文章写作浅谈”的专题讲座,从选题方向建议、投稿注意点、写作案例解析三方面进行解说,特别强调教师应关注聚焦课题,了解不同期刊的特点与要求,清晰明了地表达教学思想和实践过程,写出一篇结构清楚、格式规范且有深度的文章。

活动最后,由黄春霞和刘兰英共同为本次执教学员颁发开课证书,以此鼓励研修学员致力于“教研”与“科研”同行同向发展。

本次活动是本学期小学数学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收官活动,工作坊主持人刘兰英对本学期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下学期工作作了初步部署。本学期工作坊先后开展了五场不同主题的研修活动,开设了十余次公开课和五场专题讲座,研修成效明显,受到工作坊全体导师和学员的充分认可。系列研修活动不仅提升了学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也增进了团队协作和校际交流。大家一致表示,将充分利用寒假时间整理前期研修成果,加强理论学习和个人特色凝练,期待在教科研成果产出上获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