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胡佳耀、彭中、孙伟华、邵琳、赵国超5位博士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学校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博学讲坛活动。此活动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教育理念,落实教育部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要求,为莘莘学子开辟广阔科学视野,激发探索热情,培育科学精神。
胡佳耀以《多彩的昆虫世界》为钥匙,开启奇妙自然之门。他用生动图文与鲜活实例,引领孩子们探秘昆虫百态,从蝴蝶之舞到蜜蜂之勤,从螳螂之威到蜻蜓之灵,细节尽展生命与自然智慧。更邀昆虫“嘉宾”光临,甲虫硬壳、幼虫软蛹、竹节虫伪装、蝗虫“跳远赛”,互动体验令孩子们深刻领悟昆虫世界复杂多元,点燃自然科学热爱之火
彭中聚焦《新物种是怎样炼成的?》,以深入浅出之法阐释昆虫知识与科考用具,借趣味案例剖析生物分类要理,铺就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之路,帮助他们明晰万物有序、和谐共生之妙,提升对大自然分类体系的认知深度与热爱之情。
孙伟华开启《黄浦江之谜》探索之旅,携学生回溯黄浦江起源演进,借问答互动深挖源头、水质变迁及生物多样篇章,从历史污染困局到现代治理新篇,激发学子守护家园担当,为城市水脉保育注入青春活力。
邵琳于《我的城市我做主》中,直面城市扩张难题,以创新思维谋策。倡导公交、单车出行减碳疏堵,强化绿化、分类施策提质护境,启迪学子担当城市规划师,为未来都市绘理想蓝,育绿色发展理念与社会责任感。
赵国超在《多彩的种子世界》,用直白语言展现种子神奇,畅叙“上师大 19 号”大米科研征程,邀学子品鉴优米。“看、闻、品”三部曲,让学子深味粮食珍贵,于舌尖感悟科研魅力与农业智慧。
本次博学讲坛活动采用自助预约,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收获吧。
本次孙博士的讲座中我了解到了黄浦江的源头、水的过滤过程以及污水治理的方案等知识,收获很大。后续我也将继续关注我们的母亲河黄浦江,将来争取为保护母亲河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4班 杨煜婷
听了生物分类的讲座,感觉好有趣!知道了好多昆虫的名字和它们的特点,好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大自然世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位置,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还知道了动物分类,感觉它们之间的关系好复杂!听完讲座,更想好好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和昆虫们,它们都是我们地球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三1班 千智雅
今天的讲座十分有趣,让我近距离接触了很多昆虫。原来大甲虫的壳如此坚硬,竹节虫有这么长。我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也能为揭示自然界的奥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2班 袁雅薇
我不仅仅知道了有关种子的知识,而且见识到了赵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上师大19号”大米,我感觉很神奇。在这次讲座中,我还试着按照赵老师交给我们的方法步骤去看、闻、尝这个美味的大米。经过这次的讲座,我再次了解了不一样的知识,期待下一次的博学讲坛为我们带来乐趣。
——三1班 谢瀚文
上海师范大学将继续深耕校际合作,依托学术资源,输送科普养分,培育创新人才,为基础教育蓬勃发展与科学素养提升夯基固本、铸魂赋能,携手共赴教育辉煌新程,书写科学教育华章,为国家创新引擎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