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学术导师见面会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者:网站助理员发布时间:2024-08-15浏览次数:10

 “学海无涯,师道为舟。”近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宝山分校开展了学术导师见面会活动,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与高一学生面对面交流,共同探索学术的奥秘与人生的方向。

上海师范大学基教处副处长郭长江在发言中指出,学术导师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紧密合作搭建了桥梁。他表示,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资源向中学延伸,帮助中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大学学习和研究生活。

首先,高二学生代表在发言中分享了他们参与学术导师制的经历和收获,他们谈到了如何通过导师的指导,在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中取得显著进展和成绩。

接着,第一届学术导师制导师代表向学生代表颁发结题证书,第二届学术导师制导师代表与学生代表签约,校长贺亚丽向各位导师颁发聘书。

随后,学术导师代表和助教代表上台发言,他们分享了自己在科研和教学上的经验,以及如何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对学生的指导和启发。导师们表示,参与学术导师制不仅能够让学生们领略到学术研究的魅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术潜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议最后,学术导师们与各自的学生在各个分会场针对学术问题展开探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的学生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导师们针对问题一一回答。

暑假期间,学生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线下实践等形式,围绕课题中存在问题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导们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博导们分享了他们的学术经验,指引学生们如何设立研究课题,怎样收集资料,以及如何分析问题。例如,高红霞教授针对开题报告中的关键要素——研究方向、意义、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指导。她鼓励学生们广泛阅读,结合精读与泛读,夯实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高质量完成。

张毅闻教授肯定了学生选题的实际意义,并建议他们选择与个人知识背景相匹配的研究主题。他提倡学生们深入研究相关论文,充分理解该领域的前沿进展,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朱恒夫教授充分把握学生兴趣、课题可行性及创新性、高中生能力水平之间的平衡,帮助每位学生拟定课题选题和大纲,同时对学生们强调课题研究中问题意识和写作思路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沈宇灏同学代表小组进行了开题报告的汇报和展示,并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他表示,自己在准备、表现、沟通和组内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同时,他特别感谢朱建老师给他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做人要有担当。

张子昂同学表示:“今天,我荣幸地得到了朱教授、王玉博士和汪老师三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在他们的鼎力相助下,我的论文不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方向也变得清晰明确,研究步骤更是变得切实可行。今天,最常听到的话语便是:‘这个课题很有创意,想法独特,这段表述不错。’导师们的话语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研讨会结束后,我们还有幸参观了大学的实验室,并前往食堂品尝了美食,味蕾与学术都收获满满,真是不虚此行。”

在过去的两年里,上海师范大学作为引领与支持的重要力量,其附属中学宝山分校全力聚焦于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术引领与研究机遇,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研探索能力,其中学术导师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依托与上海师范大学的紧密合作,上师附中宝山分校不仅成功构筑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得以与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更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的学术探索之路与未来职业规划铺设了坚实的基石,使他们能够汲取宝贵的学术养分与职业指引。